购房最高补贴60万!取消落户限制!合肥发布人才新政

   发布机构: HRoot  2020-09-29 10:54

近日,合肥市召开新闻发布会,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(试行)》

《若干政策》的主要特点,体现在三个方面:

一是聚焦重点产业。围绕“芯屏器合”“集终生智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,优化拓展来肥各类人才创业就业服务,以完善“人才链”、保障“产业链”,科学有效地将各方面优秀人才,引导到重点产业发展各环节之中,实现产业带动人才集聚、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。

二是突出稳岗安居。围绕企业和人才高度关注的稳岗引才、就业安居等实际问题,坚持“只有能安居,才能稳就业”的理念,务实提出了五条有针对性的举措,既为重点产业企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,也为高校毕业生来肥工作提供安居保障,让他们边安居、边就业。

三是注重政策实效。聚焦重点产业,突出实用好用,进一步优化提升了我市现行人才政策。通过人才免费租房、发放稳岗安居补贴、奖补柔性引才等新举措,进一步留才引才聚才,着力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,进而带动更多高校毕业生等优秀人才来肥创业就业,推动“人才强市” 战略深入实施,更好地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。

一、围绕人才安居保障,主要有三项支持政策

一是重点产业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,如在肥无自有住房,可根据人才的层次,分别按照220平方米、180-160平方米、140平方米、120平方米、90平方米标准,免费租住人才公寓3年;自行租住的,3年内可分别按每年6万元、4.8万元、4.2万元和3.6万元标准发放住房租赁补贴,不受落户条件限制。

二是新来合肥市重点产业企业工作的博士、硕士和全日制本科毕业生,在肥无自有住房的,可分别按照不高于90平方米、70平方米和50平方米标准,免费租住国有租赁公司房源3年;自行租住的,3年内可分别按照每年3.6万元、2万元和1.5万元标准发放住房租赁补贴,不受落户条件限制。

以上两条,较以往的人才租住补贴政策,对重点产业人才提高了补贴标准,取消了落户限制,降低了享受政策的门槛。

同时,为适应人才刚性住房需求,《若干政策》提出允许合肥市重点产业企业人才在市区范围内购买首套自住住房。在肥首次购买自住住房的重点产业企业的高层次人才,可根据人才的层次,对应享受60万元、40万元、20万元、10万元标准的购房补贴,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额度可适当放宽。

二、围绕企业稳岗引才,主要有两项支持政策

一是加大稳岗力度,引导人才稳定就业。对在合肥市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重点产业企业高层次人才,择优发放岗位补贴,发放补贴的标准为:前3年按实缴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等额补贴,之后2年减半补贴。这里讲的地方留成部分是指市县(开发区)两级的留成部分,目前为个税总额的25%。

二是支持柔性引才,促进企业技术合作。对重点产业企业通过项目合作从市外柔性引进的非本单位研发人员,符合条件的按实付工薪的30%给予企业引才补贴,单个项目(人才)补贴不超过50万元。这里的“市外”也包括中央和省属驻肥企事业单位。

三、政策实施的范围、对象及时间

一是实施范围。本政策所指重点产业包括: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、软件、智能家电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、新能源、创意文化产业。重点产业企业名录库由相关产业主管部门分别建立。

二是实施对象。本政策所说的高层次人才,是根据《合肥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》和《合肥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》,按照规定程序认定的国内外顶尖人才,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领军人才以及高级人才,符合条件的,可通过“合肥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管理系统”在网上申请认定。

三是实施时间。《若干政策》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,试行至2022年12月31日。本政策与我市已出台的政策不一致的,按照本政策执行。

安徽交通广播
  • 阅读 228,845
  • 2
/// HRoot(包含移动应用、网页版)是一款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内容推荐引擎,内容全部来自内容账号在HRoot内容平台自行发布或授权自动抓取,HRoot不生产内容。以上的本文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机构/发布人、内容账号所属机构或所属人自身观点,不代表HRoot观点或立场。本文内容账号的发布机构/人信息请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发布机构/人名称以了解详情。【复制原文出处链接】
本栏目更多精彩文章
暂无相关数据
最新活动
HRoot官方微信

HRoot微信公众号提供*新的人力资源资讯信息,现在关注即可好礼!

扫码关注
投诉
HRoot媒体矩阵:

关于我们| 联系我们| 广告服务| 使用条款| 隐私政策| 安全承诺|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

Copyright © 2002 - 2024 HRoot,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, TEL:021-58215197 沪ICP备05059246号

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56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