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和朋友吃饭,聊起各自工作上的难处。
她最近适逢人事变动,忙得焦头烂额。领导不扛事,同事又甩锅。我试着提了几个解决方案,都被她摇头否定了。
“哎呀,辞职算了!”通常这种对话进行到最后,结论都是辞职走人。
但是,我观察了很多朋友,和很多人聊过天。却发现,工作中99%的问题,辞职根本无法解决。
本文由LinkedIn原创。
中国人平均1年就换一份工作
为什么你总找不到喜欢的工作?
无论是在美国,日本,还是国内,对于年轻人来说,辞职似乎已经是一把万能钥匙,裸辞也渐渐成为了一种“潮流”。
前一阵,微博上有个热搜,列举了从60后到00后所有的辞职理由,很明显能看到不同世代对于工作的容忍度越来越低,跳槽越来越频繁。
图源:微博
领英《2019年度求职体验调研》显示:
70后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离职时间是四年以上,80后是三年半,90后是19个月,最年轻的95后一代,则只有7个月。更有超过半数职场人,在换工作时选择了裸辞。
领英《2019年度求职体验调研》
但是,选择了跳槽和裸辞,真的就能逃离每天忙忙碌碌却毫无收获的怪圈吗?
知乎上最近有个热门问题,问:2019年裸辞的都如何了?
下面一个高赞回复描述了自己裸辞后的真实心态,从跃跃欲试的雀跃,到一无所依的焦虑。
她说很羡慕那些一身本领,既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又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人,他们不管工作或短暂休息,都可以不断提升自己。
真实情况是,走出校门之后的大多数人,没有了老师,就迷茫得不知道该怎么找到方向了。
我想起前一阵《圆桌派》里梁文道说,很好奇现在年轻人的工作状态,平均几年就会换工作。于是他有时候就好奇地跟他们聊聊天,结果发现他们根本就不适合工作。
职场日新月异的发展,无法给当下的职场人提供职业、前途发展的安全感。
这导致大家不知道自己目前所做的工作、所积累的经验是否能够支撑几年后、甚至几十年后的温饱生活。
同一期《圆桌派》的另一位嘉宾,曾经是出版社副总编、也做过面试官的张立宪评价他遇到的那些裸辞者:
“至少有一半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,所以他就随波逐流。”
不懂想要什么,没有人生规划,只能靠工资衡量职业。
跳槽,不是解决问题的解药,没有目标,才是根本原因。
以赚钱为导向的被动工作
只会让你越来越厌烦
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的人会走上什么道路呢?往往倾向于告诉自己:工作就是一个养活自己的工具,有钱赚就行。
但是这样的被动选择,容易让人对现状产生不满,于是任何导火索都可以成为辞职的理由:
不喜欢、不适合、老板脾气暴躁、上班时间太早、交通不方便......但同时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,于是一次又一次陷入逃离、厌烦、再逃离的怪圈。
投资界有个很有名的说法,“不要因为股价低而买入,也不要因为股价高而卖出”。
应该买卖一支股票的唯一原因,是你找到了另一支更值得投资的股票。否则,只是在不断的换手之间,浪费你的资产和价值。
同样,职场上真正产生增值的跳槽,应该是你找到了另一份真心认可、更值得投入的工作。
几年前,投过Twitter和Uber的硅谷著名投资人Naval Ravikant说,创造财富的唯一途径是——独到知识。
而获取独到知识的途径呢?
是在真正的好奇心和热情驱使你前进的路上,而不是在追逐潮流热点的闻风起舞脚步里。
B站CEO陈睿——一个70后总裁,在非常“董事长”的外表下,深藏着一颗二次元的心——就是用爱好创造价值的人。
从初中起,陈睿就开始迷恋漫画。
那时候盗版的漫画1块9一本,一套《七龙珠》有100本,陈睿集齐了;还有《圣斗士》、《城市猎人》、《乱马1/2》,全都在他书架上。
加上当时电视台每天播放日本动画片,就这样,他看完了百多集的《圣斗士》,然后是《北斗神拳》…… 播放顺序都还记得清楚。
由于那时候“二次元”的概念还不流行,二十多岁进入职场后,陈睿把爱好变成了一块自留地:
在三次元职场做三次元的事,下班回家有了闲暇,再把自己扔回二次元的动漫世界。
事业发展期,陈睿把公司并购给猎豹移动,因为担任联合创始人,每日奔波于各类事务,顶着巨大的业绩压力。
在朋友的推荐下,他发现了B站,成了最早一批注册用户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每天除了工作,就只剩上B站这么一点乐趣。
一年多后,抱着见网友的心态,他给B站创始人bishi发了私信,专程从北京飞到杭州,请几位年轻人吃了顿饭。
不久后,他给这个小团队支援了一笔钱,就希望这片体验良好的爱好自留地“饿不死就行”。
但是现在,这个人人口中亲切叫着的“小破站”,已经成为被人熟知的视频网站,和许多引爆全网的视频发酵点,甚至上了市。
一位叫Debbie的纽约设计师曾说:
不经意间,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个更勇敢的人——这个人选择去争取对我们来说不切实际,高不可攀,甚至难以捉摸的理想。
我们时常认为这些人很幸运,但事实上,是他们自己为自己建构了生命的无数可能性。
学会主动选择
找到你的“网球”
有句话是这么说的:If you don’t build your dream, someone else will hire you to build theirs. Follow your dream.
如果你不试图建造你的梦想,那么总会有个人雇佣你为他干活,实现他的梦想帝国。所以,勇敢追寻你自己的理想吧。
但是如何才能真正挖掘出你的理想、你擅长的领域和工作,飞速成长呢?
我想起了苹果姐姐的故事。
苹果姐姐名叫郑辰雨,普遍被大家知道,是因为一篇刷爆全网的《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幅画》。
普林斯顿毕业后,她先后就职于摩根斯坦利和Uber总部,但格子间的工作并没有成为她的全部。
因为热爱画画,她连续100天内画了15多个硅谷创始人的头像,并在各地举办画展,在红杉资本的活动展画过程中结实了匿名社交鼻祖App Whisper的CEO,获得了一份工作机会。
而后她又策划了几场由兴趣出发的“生活实验”。
比如606天不租房,白天上班,下班后拖着行李箱,住进99个不同的airbnb里,去体验人生。
因为喜欢咖啡,她开启了咖啡马拉松,尝遍了世界各地500多家咖啡等等。
从兴趣爱好出发,用近乎极致的方式去执行,这些生活实验打造了她的个人品牌,也找到了创意策划和品牌推广的工作方向。
她说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网球。如果你养狗的话,当你扔出网球,狗会拼命追着这个网球跑。
也就是说当你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时候,尝试马上去执行,追逐自己的梦想,紧紧追着这个网球。
苹果姐姐把不断寻找自己的“网球”的方法,总结成了一套具体的方法论。
教你如何系统地在工作之外,向内看,寻找自己的热爱,并向外探索,通过内外结合,从而找到爱好和职业的交集,最终找到你的事业。
这就是第二节“职商课”的主题:探索自我标签,确保擅长领域和工作匹配。
最佳的职业选择,应该是“热爱”、“擅长”、“养活自己”三者的交集。
而只有当你坚持培养爱好,工作之余强化技能,当机会来的时候,你才是准备好了的。
“在问自己想成为谁之前,先搞清楚自己是谁。”